[索引號] | 11500114009130039C/2022-00046 | [發文字號] | 黔江府辦發〔2022〕29號 |
[主題分類] | 電子政務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成文日期] | 2022-04-29 | [發布日期] | 2022-05-07 |
[發布機構] | 黔江區人民政府 |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2022年黔江區政務服務工作要點的通知
黔江府辦發〔2022〕29號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2022年黔江區政務服務工作要點的通知
《2022年黔江區政務服務工作要點》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4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2年黔江區政務服務工作要點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市和全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做好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承接落地。加強《重慶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承接落實,等高對接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建立改革事項任務臺賬,一體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立協調調度、進度通報和考核問效等工作機制,清單化項目化推進各項改革任務。
二、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渝通辦”。依托“渝快辦”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渝快辦”平臺),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方式和流程系統性重塑,著力推動事項清單、辦事指南、審核要點、工作規程、綜合窗口設置和系統支撐的統一規范,構建“標準統一、就近交件、協同辦理、一次辦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置“全渝通辦”綜合窗口,用好“渝快辦”平臺“全渝通辦”服務專區,實現“一窗受理、綜合服務”。通過全程網辦、就地批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方式,實現企業和群眾市內異地辦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并“最多跑一次”。對與自然人相關的事項,積極探索不受行政區劃、戶籍身份及常住地限制的辦事規則,選擇場景探索推進受辦一體、就地批辦。
三、持續推進“跨省通辦”改革。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第一批事項和“川渝通辦”第一、二批事項辦理提質增效。全面承接“放管服”改革第二批改革事項和“川渝通辦”第三批事項清單、電子證照互認共享第一批清單。深化西南五?。▍^、市)“跨省通辦”。進一步拓展武陵山片區四省市七地區域協作,暢通聯絡渠道,統一事項的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事流程等要素信息,積極探索與長江沿線城市、東部沿海城市的對接合作,力爭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實現“跨省通辦”。
四、嚴格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和備案管理。組織編制黔江區(區、鄉鎮)二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將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并對外公布。整治變相設立和實施行政許可,重點規范備案事項清單。圍繞實施市級高新區“以認促建”三年行動計劃,積極爭取能夠承接的行政權力事項下放,確?!敖拥米?、管得好”。持續規范中介服務,推動落實網上“中介超市”服務標準,推進行政管理中介服務事項“應進盡進”,鼓勵引導其他中介服務事項進駐,規范參與“中介超市”采購活動的市場主體行為。依托“重慶市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持續規范事項動態調整流程,實現數據同源、動態更新和聯動管理。組織開展行政權力承接運行情況自查評估,對承接和取消行政許可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情況進行“回頭看”。
五、提升“渝快辦”平臺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在“渝快辦”平臺“應上盡上”,做深做實“全程網辦”事項。依托“渝快辦”平臺,完善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指南和審查要點,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按照全市工作部署,積極推動落實水電氣訊查詢、繳費、過戶等通過“渝快辦”平臺辦理。圍繞服務方式完備度、在線辦理成熟度、在線服務成效度,加強“渝快辦”平臺效能監管,推動“渝快辦”政務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建立辦事指南、辦事流程常態化查錯糾錯機制,政務服務工作人員定期“網跑一次流程、網巡一次糾錯”,以切身體驗補短板、強弱項。提升政府門戶網站及“渝快辦”平臺政務服務公開內容的精準性。持續豐富“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服務功能。
六、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建立完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進政府部門內部、部門之間、上下級以及社會第三方數據共享。按照全市居民身份證、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建立“一人一檔”“一企一檔”工作部署,有序推進歷史證照數據全量歸集,以及新發證照即入庫、入庫即可用,實行電子證照類型、共享證照目錄清單化管理。推進高頻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窗口、監管執法現場和社會化領域的場景應用。持續提升在線身份認證、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發票、電子收據應用覆蓋率,重點加強在貨物報關、銀行開戶、貨款、項目申報、招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應用。推廣“免證辦”服務,通過直接取消證照材料或數據共享、在線核驗等方式,推動實現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實體證照。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簽名印章系統,在區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以下簡稱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推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應用。積極推進區政務服務中心電子歸檔工作。
七、提升經常性涉企服務質量。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模式,落實“雙告知”“雙跟蹤”“雙反饋”許可辦理機制,加快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在低風險生產許可等領域推行告知承諾制,實現“一諾即準營”。加快推進集群集聚發展的登記管理模式。試點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優化開辦企業“一網通”和“E企辦”。推行企業辦事“一照通辦”,僅憑營業執照即可辦理部分高頻審批服務事項。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在不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領域,探索“一證多址”改革。探索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一證準營”、跨地區互通互認。持續優化企業辦稅服務,深化“多稅合一”申報改革。
八、持續提升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水平。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分類規范審批程序、壓減審批要件、簡化技術審查事項,加強投資項目前期決策、過程調度、后續評價等全流程管理。推動落實政府投資項目“一本報告管前期”,推行技術審查與行政審批適度分離,強化項目決策與建設條件的協同。搭建項目信息化平臺,推動政府投資項目和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多規合一”業務協同。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審批中的“體外循環”“隱性審批”等行為。整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涉及的測繪事項,實現“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優化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實施方式。探索建立重大項目有關政務服務集成化辦理機制。
九、優化提升監管效能。推動完善監管規則和標準,夯實監管責任。加強審管銜接,推進審批和監管信息實時共享。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合并同一部門對市場主體的多項檢查,加強事前審批與事中事后監管銜接,全面推行部門內綜合監管;全面梳理多個部門對同一市場主體實施的多項檢查事項,編制并公開檢查內容、標準、程序等,探索推動將有關聯的多個監管事項整合為綜合監管“一件事”,深化“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原則,主動精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解讀。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深化“互聯網+監管”,加強監管數據歸集共享和應用,探索形成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監管鏈。
十、提升“一站式”服務集中度。嚴格執行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負面清單制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涉及國家秘密、場地特殊要求等情形外,政務服務事項均應納入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推動更多事項通過綜合窗口受理辦理。確不具備集中進駐條件的,要納入區政務服務中心一體化管理。持續提升區政務服務中心水電氣訊、公證、法律服務等事項的服務效能,推動中央、市在黔單位事項全部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并逐步向其他便民服務領域延伸。集中進駐事項必須在區政務服務中心實質運行,嚴禁“明進暗不進”。完善部門業務綜合授權的“首席事務代表”制度,推進更多事項當場辦理、簡單事項即時辦結。在區政務服務中心建立聯合服務專區,健全服務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推動無差別綜合窗口和分領域綜合窗口從重數量向提質量轉變,持續強化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能力。持續加強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服務能力建設。
十一、做好“一卡通一碼通”推廣應用。推進居民服務各類卡、碼、證融合,發行應用居民服務卡(第三代社會保障卡),推廣“渝快碼”。建立健全組織保障和工作聯絡機制,圍繞醫保購藥、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社區管理等高頻應用領域,推動落實線下刷卡、線上掃碼獲取服務的應用場景,并逐步向個人稅費繳納、生活繳費、非稅繳納、就醫住院、待遇申領、罰款繳納等領域延伸。推進“渝快碼”掃碼個人信息及證照免提交等模式在政府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其他領域應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在新建或改造預約取號系統及設施設備時,增加“渝快碼”的識別能力,實現“渝快碼”掃碼取號和直接預約等。按照全市統一進度,推進群眾辦理相關事項時,使用“渝快碼”掃碼,關聯個人身份憑證,授權獲取已關聯的個人材料,實現關聯材料免提交。
十二、著實抓好高效辦成“一件事”。貫徹落實“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相關要求,賦能“一件事”牽頭部門優化管理,提升實際辦理率和全程網辦能力。對市級統籌和區級推出的“一件事”套餐,開展提質增效優化行動,以點帶面提升已上線“一件事”的服務水平。拓展“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覆蓋面,圍繞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從公民出生到身后、企業準入準營到簡易注銷,有序推動公民婚育、義務教育入學、公民退休、軍人退役、公民身后、二手房交易與水電氣聯動過戶、助殘扶殘、大學生創新創業、靈活就業、企業準營、員工招聘等“一件事”套餐服務事項,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探索“存量房轉移預告和抵押預告一件事”全程網辦。
十三、持續推動“減證便民”。緊密對接國家層面和市級層面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編制情況,嚴格落實證明事項清單制度管理。行政機關在辦理依申請類行政權力事項時,不得索要清單之外的證明。貫徹落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要求,群眾只需“承諾”即可辦理相關行政事項。推行川渝地區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進一步拓展告知承諾制適用區域和范圍。按照“成熟一批、上線一批”的要求,新增一批證明事項在“渝快辦”平臺全程網辦。優化公證服務,實現更多高頻公證服務事項線上“一網通辦”、線下“最多跑一次”,推動降低偏高的公證事項收費標準。
十四、大力拓展政務便民服務。推動與企業和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向鄉鎮(街道)延伸,便民服務事項向村(社區)下沉,實現更多事項“就近辦”。重點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需求,優化健全幫辦代辦服務機制,梳理公布幫辦代辦事項,設置幫辦代辦服務窗口,依托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人員提供幫辦代辦服務。強化“四辦”“零材料”“零跑腿”“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動態管理。依托全市政務服務數字地圖,為辦事群眾提供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導航、預約、等候人數提醒、等候時間預估等服務。規范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自助機設置,探索推動公安、稅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自助服務功能的整合,實現一端多能、綜合應用。深化“政務+郵政”雙通道建設,在偏遠地區推動“群眾點單+郵政上門”服務,積極推行“政務+銀行”“政務+通信”服務,將更多服務事項接入郵政、銀行網點和通信自助營業廳自助終端。建立健全下班延時辦、周末預約辦、有困難上門辦“三辦”服務機制。
十五、實施政務服務技能提升行動。建立鄉鎮街道、部門交叉檢查機制,推動各級政務服務中心互評互學互鑒,開展“走出去、請進來”學習交流,多渠道深挖整改堵點難點痛點問題,通過集中培訓輪訓和片區指導交流等方式,提升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效能水平。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完善政務服務常態化調度機制,建立健全區級部門指導責任清單機制,開展政務服務“走基層、轉作風”活動,推進創建基層政務服務示范窗口、示范單位。健全政務服務工作錯情提醒約束機制。加強政務服務窗口工作效能監管和結果運用,完善獎懲激勵措施。
十六、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設置“12345”舉報投訴標志標識牌,健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聯動機制,優化政務服務咨詢投訴指引和處理機制,開展政務服務滿意度抽查回訪。完善“渝快辦”平臺智能服務知識庫。堅持與“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緊密結合,強化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區檔案館、區圖書館政務公開專區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其查閱、咨詢等服務質效。深化“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成效,建立健全對群眾投訴問題的辦理程序和督辦機制,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疑難復雜問題兜底服務。用好“好差評”制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三個全覆蓋”,以及“好差評”聯動反饋、“差評”核實整改和整改回訪“三個100%”,及時發現并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中的痛點堵點。
十七、對標先進積極探索創新舉措。深入貫徹“一網通辦”“一窗綜辦”“最多跑一次”等改革部署要求,學習借鑒先進發達地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經驗和成果,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能力。探索行政許可案卷評查,通過“以評促改”“以評促優”,規范行政許可行為。依托“渝快辦”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探索智能導辦、智能審批、“不見面審批”等智慧政務應用。探索分層級、分行業梳理政策“干貨”,設立惠企政策集中辦理窗口,推動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穩崗擴崗等惠企政策一窗申報、快速兌現。探索推進投資和建設項目承諾制信任審批。探索推動人才服務一件事,證照并聯注銷一件事。學習“無證明城市”試點先進做法,推動證明“免提交”。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實綜合窗口人員隊伍,推行“行政辦事員(政務服務綜合窗口辦事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實行“持證上崗”,推進窗口人員職業化發展。
十八、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注重研究解決政務服務重點難點問題,做到該辦的事不拖、能辦的事不等、難辦的事不放、合辦的事不推,從“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建好分級督導考核機制,圍繞鄉鎮街道和區級部門政務服務工作的重點難點,探索建立分級考核制度,暢通問題收集和反饋渠道,建立問題反饋“馬上就辦”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務服務監督考核的導向作用。
十九、加強政務服務宣傳引導。及時發布解讀政務服務政策舉措,認真梳理總結政務服務工作成效和經驗做法,充分運用上黨報、上???、上電視、上公交、上新媒體和進公共場所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解讀“渝快辦”政務服務工作的部署和推進情況,擴大企業和群眾對“渝快辦”平臺的知曉面,提高利用率。
附件:2022年黔江區政務服務工作任務分解
附件
2022年黔江區政務服務工作任務分解
序號 | 重點任務 | 具體措施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完成時限 |
1 | 一、做好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承接落地 | 加強《重慶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承接落實,等高對接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建立改革事項任務臺賬,一體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 | 區發展改革委、區政府辦公室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2 | 建立協調調度、進度通報和考核問效等工作機制,清單化項目化推進各項改革任務。 | 區發展改革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3 | 二、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渝通辦” | 依托“渝快辦”平臺,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方式和流程系統性重塑,著力推動事項清單、辦事指南、審核要點、工作規程、綜合窗口設置和系統支撐的統一規范,構建“標準統一、就近交件、協同辦理、一次辦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 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級有關部門 | 各鄉鎮街道 | 2022年8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4 | 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置“全渝通辦”綜合窗口,用好“渝快辦”平臺“全渝通辦”服務專區,實現“一窗受理、綜合服務”。通過全程網辦、就地批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方式,實現企業和群眾市內異地辦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并“最多跑一次”。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8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
5 | 對與自然人相關的事項,積極探索不受行政區劃、戶籍身份及常住地限制的辦事規則,選擇場景探索推進受辦一體、就地批辦。 | 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級有關部門 | 各鄉鎮街道 | 持續推進 | |
6 | 三、持續推進“跨省通辦”改革 | 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第一批事項和“川渝通辦”第一、二批事項辦理提質增效。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7 | 三、持續推進“跨省通辦”改革 | 全面承接“放管服”改革第二批改革事項和“川渝通辦”第三批事項清單、電子證照互認共享第一批清單。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9月底前實現“川渝通辦”第三批事項通辦 |
8 | 深化西南五?。▍^、市)“跨省通辦”。進一步拓展武陵山片區四省市七地區域協作,暢通聯絡渠道,統一事項的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事流程等要素信息,積極探索與長江沿線城市、東部沿海城市的對接合作,力爭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實現“跨省通辦”。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級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 | —— | 持續推進 | |
9 | 四、嚴格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和備案管理 | 組織編制黔江區(區、鄉鎮)二級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將依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并對外公布。 | 區政府辦公室 | 區司法局、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6月前完成 |
10 | 整治變相設立和實施行政許可,重點規范備案事項清單。 | 區政府辦公室、區司法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1 | 圍繞實施市級高新區“以認促建”三年行動計劃,積極爭取能夠承接的行政權力事項下放,確?!敖拥米?、管得好”。 | 區科技局、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2 | 持續規范中介服務,推動落實網上“中介超市”服務標準,推進行政管理中介服務事項“應進盡進”,鼓勵引導其他中介服務事項進駐,規范參與“中介超市”采購活動的市場主體行為。 | 區發展改革委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3 | 依托“重慶市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持續規范事項動態調整流程,實現數據同源、動態更新和聯動管理。 | 區政府辦公室、區司法局、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4 | 組織開展行政權力承接運行情況自查評估,對承接和取消行政許可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情況進行“回頭看”。 | 區政府辦公室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5 | 五、提升“渝快辦”平臺網上政務服務能力 | 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在“渝快辦”平臺“應上盡上”,做深做實“全程網辦”事項。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16 | 依托“渝快辦”平臺,完善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指南和審查要點,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 區級有關部門 | 各鄉鎮街道 | 持續推進 | |
17 | 按照全市工作部署,積極推動落實水電氣訊查詢、繳費、過戶等通過“渝快辦”平臺辦理。 | 區經濟信息委、區城管局 | —— | 持續推進 | |
18 | 圍繞服務方式完備度、在線辦理成熟度、在線服務成效度,加強“渝快辦”平臺效能監管,推動“渝快辦”政務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9 | 建立辦事指南、辦事流程常態化查錯糾錯機制,政務服務工作人員定期“網跑一次流程、網巡一次糾錯”,以切身體驗補短板、強弱項。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20 | 提升政府門戶網站及“渝快辦”平臺政務服務公開內容的精準性。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21 | 持續豐富“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服務功能。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 | 持續推進 | |
22 | 六、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 | 建立完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進政府部門內部、部門之間、上下級以及社會第三方數據共享。 | 區經濟信息委(區大數據發展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8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23 | 按照全市居民身份證、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建立“一人一檔”“一企一檔”工作部署,有序推進歷史證照數據全量歸集,以及新發證照即入庫、入庫即可用,實行電子證照類型、共享證照目錄清單化管理。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 | 2022年8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
24 | 推進高頻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窗口、監管執法現場和社會化領域的場景應用。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25 | 推動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制發和在“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等政務服務場景應用。 | 區衛生健康委 | —— | 2022年10月前 | |
26 | 六、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 | 推動死亡證明(正常死亡)、死亡證明(非正常死亡)電子證照制發和在“公民身后一件事”等政務服務場景應用。 | 區公安局、區衛生健康委 | —— | 2022年10月前 |
27 | 持續提升在線身份認證、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發票、電子收據應用覆蓋率,重點加強在貨物報關、銀行開戶、貨款、項目申報、招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應用。 | 區市場監管局、黔江區稅務局、區財政局、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8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
28 | 推廣“免證辦”服務,通過直接取消證照材料或數據共享、在線核驗等方式,推動實現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實體證照。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29 | 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簽名印章系統,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推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應用。積極推進區政務服務中心電子歸檔工作。 | 區行政服務中心、區檔案館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完成 | |
30 | 七、提升經常性涉企服務質量 | 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模式,落實“雙告知”“雙跟蹤”“雙反饋”許可辦理機制,加快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 區市場監管局、區經濟信息委(區大數據發展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31 | 在低風險生產許可等領域推行告知承諾制,實現“一諾即準營”。 | 區市場監管局、區發展改革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完成 | |
32 | 加快推進集群集聚發展的登記管理模式。 | 區市場監管局 | —— | 持續推進 | |
33 | 試點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 | 區市場監管局 | —— | 2022年12月前完成 | |
34 | 優化開辦企業“一網通”和“E企辦”。推行企業辦事“一照通辦”,僅憑營業執照即可辦理部分高頻審批服務事項。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在不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領域,探索“一證多址”改革。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35 | 探索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一證準營”、跨地區互通互認。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完成 | |
36 | 持續優化企業辦稅服務,深化“多稅合一”申報改革。 | 黔江區稅務局 | —— | 持續推進 | |
37 | 八、持續提升投資和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水平 | 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分類規范審批程序、壓減審批要件、簡化技術審查事項,加強投資項目前期決策、過程調度、后續評價等全流程管理。 | 區發展改革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38 | 推動落實政府投資項目“一本報告管前期”,推行技術審查與行政審批適度分離,強化項目決策與建設條件的協同。搭建項目信息化平臺,推動政府投資項目和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 區發展改革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39 | 深化“多規合一”業務協同。 |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40 | 持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審批中的“體外循環”“隱性審批”等行為。 | 區住房城鄉建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41 | 整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涉及的測繪事項,實現“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 | 區住房城鄉建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42 | 優化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實施方式。 | 區住房城鄉建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43 | 探索建立重大項目有關政務服務集成化辦理機制。 | 區發展改革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
44 | 九、優化提升監管效能 | 推動完善監管規則和標準,夯實監管責任。 | 區政府辦公室、區發展改革委、區市場監管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45 | 加強審管銜接,推進審批和監管信息實時共享。 | 區級有關部門 | —— | 持續推進 | |
46 | 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 區市場監管局、區發展改革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47 | 合并同一部門對市場主體的多項檢查,加強事前審批與事中事后監管銜接,全面推行部門內綜合監管;全面梳理多個部門對同一市場主體實施的多項檢查事項,編制并公開檢查內容、標準、程序等,探索推動將有關聯的多個監管事項整合為綜合監管“一件事”,深化“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 區市場監管局、區司法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48 | 九、優化提升監管效能 | 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原則,主動精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解讀。 | 區司法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49 | 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 區發展改革委 | 區生態環境局、區水利局、區衛生健康委、區市場監管局、區消防救援支隊 | 持續推進 | |
50 | 深化“互聯網+監管”,加強監管數據歸集共享和應用,探索形成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監管鏈。 | 區市場監管局、區經濟信息委(區大數據發展局)、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51 | 十、提升“一站式”服務集中度 | 嚴格執行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負面清單制度。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6月前 |
52 |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涉及國家秘密、場地特殊要求等情形外,政務服務事項均應納入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確不具備集中進駐條件的,要納入區政務服務中心一體化管理。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6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
53 | 持續提升區政務服務中心水電氣訊、公證、法律服務等事項的服務效能,推動中央、市在黔單位事項全部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并逐步向其他便民服務領域延伸。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經濟信息委、區司法局、區城管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 | —— | 2022年6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
54 | 集中進駐事項必須在區政務服務中心實質運行,嚴禁“明進暗不進”。完善部門業務綜合授權的“首席事務代表”制度,推進更多事項當場辦理、簡單事項即時辦結。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級有關部門 | —— | 持續推進 | |
55 | 十、提升“一站式”服務集中度 | 在區政務服務中心建立聯合服務專區,健全服務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推動無差別綜合窗口和分領域綜合窗口從重數量向提質量轉變,持續強化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能力。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56 | 持續加強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服務能力建設。 | 區行政服務中心,各鄉鎮街道 | —— | 持續推進 | |
57 | 十一、做好“一卡通一碼通”推廣應用 | 推進居民服務各類卡、碼、證融合,發行應用居民服務卡(第三代社會保障卡),推廣“渝快碼”。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人力社保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58 | 建立健全組織保障和工作聯絡機制,圍繞醫保購藥、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社區管理等高頻應用領域,推動落實線下刷卡、線上掃碼獲取服務的應用場景,并逐步向個人稅費繳納、生活繳費、非稅繳納、就醫住院、待遇申領、罰款繳納等領域延伸。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公安局、區財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交通局、區文化旅游委、區衛生健康委、區醫保局、黔江區稅務局 | —— | 持續推進 | |
59 | 推進“渝快碼”掃碼個人信息及證照免提交等模式在政府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其他領域應用。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60 | 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在新建或改造預約取號系統及設施設備時,增加“渝快碼”的識別能力,實現“渝快碼”掃碼取號和直接預約等。 | 區行政服務中心、區公安局、區人力社保局、區民政局、區醫保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各鄉鎮街道 | —— | 持續推進 | |
61 | 按照全市統一進度,推進群眾辦理相關事項時,使用“渝快碼”掃碼,關聯個人身份憑證,授權獲取已關聯的個人材料,實現關聯材料免提交。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 | 持續推進 | |
62 | 十二、著實抓好高效辦成“一件事” | 貫徹落實“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相關要求,賦能“一件事”牽頭部門優化管理,提升實際辦理率和全程網辦能力。對市級統籌和區級推出的“一件事”套餐,開展提質增效優化行動,以點帶面提升已上線“一件事”的服務水平。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級有關部門 | —— | 持續推進 |
63 | 拓展“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覆蓋面,圍繞自然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從公民出生到身后、企業準入準營到簡易注銷,有序推出一批“一件事”套餐服務事項,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級有關部門 | —— | 2022年10月前 | |
64 | 公民婚育一件事 | 區民政局 | 區公安局、區衛生健康委 | 持續推進 | |
65 | 義務教育入學一件事 | 區教委 | 區公安局、區人力社保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持續推進 | |
66 | 公民退休一件事 | 區人力社保局 | 區醫保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 | 持續推進 | |
67 | 軍人退役一件事 |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 區公安局、區人力社保局、區醫保局 | 持續推進 | |
68 | 公民身后一件事 | 區民政局 | 區公安局、區人力社保局、區衛生健康委、區醫保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 | 持續推進 | |
69 | 二手房交易一件事與水電氣聯動過戶一件事 |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區經濟信息委、區城管局、黔江區稅務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 | 持續推進 | |
70 | 助殘扶殘一件事 | 區民政局 | 區人力社保局、區醫保局、區殘聯 | 持續推進 | |
71 | 十二、著實抓好高效辦成“一件事” | 大學生創新創業一件事 | 區人力社保局 | 區科技局 | 持續推進 |
72 | 靈活就業一件事 | 區人力社保局 | 區醫保局、黔江區稅務局 | 持續推進 | |
73 | 企業準營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生態環境局、區城管局、區消防救援支隊 | 持續推進 | |
74 | 員工招聘一件事 | 區人力社保局 | 區醫保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 | 持續推進 | |
75 | 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探索“存量房轉移預告和抵押預告一件事”全程網辦。 |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76 | 十三、持續推動“減證便民” | 緊密對接國家層面和市級層面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編制情況,嚴格落實證明事項清單制度管理。 | 區司法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77 | 行政機關在辦理依申請類行政權力事項時,不得索要清單之外的證明。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 | 持續推進 | |
78 | 貫徹落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要求,群眾只需“承諾”即可辦理相關行政事項。 | 區司法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
79 | 推行川渝地區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進一步拓展告知承諾制適用區域和范圍。 | 區司法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
80 | 按照“成熟一批、上線一批”的要求,新增一批證明事項在“渝快辦”平臺全程網辦。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司法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
81 | 優化公證服務,實現更多高頻公證服務事項線上“一網通辦”、線下“最多跑一次”,推動降低偏高的公證事項收費標準。 | 區司法局 | —— | 2022年12月前 | |
82 | 十四、大力拓展政務便民服務 | 推動與企業和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向鄉鎮(街道)延伸,便民服務事項向村(社區)下沉,實現更多事項“就近辦”。 | 區政府辦公室,區級有關部門 | 各鄉鎮街道 | 2022年12月前 |
83 | 重點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需求,優化健全幫辦代辦服務機制,梳理公布幫辦代辦事項,設置幫辦代辦服務窗口,依托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人員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 區行政服務中心、區人力社保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服務部門 | 2022年6月前完成 并持續推進 | |
84 | 強化“四辦”“零材料”“零跑腿”“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動態管理。 | 區政府辦公室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85 | 依托全市政務服務數字地圖,為辦事群眾提供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導航、預約、等候人數提醒、等候時間預估等服務。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
86 | 規范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自助機設置,探索推動公安、稅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自助服務功能的整合,實現一端多能、綜合應用。 | 區行政服務中心、區公安局、區人力社保局、區民政局、區醫保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各鄉鎮街道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87 | 深化“政務+郵政”雙通道建設,在偏遠地區推動“群眾點單+郵政上門”服務,積極推行“政務+銀行”“政務+通信”服務,將更多服務事項接入郵政、銀行網點和通信自助營業廳自助終端。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88 | 建立健全下班延時辦、周末預約辦、有困難上門辦“三辦”服務機制。 | 區級有關部門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89 | 十五、實施政務服務技能提升行動 | 建立鄉鎮街道、部門交叉檢查機制,推動各級政務服務中心互評互學互鑒,開展“走出去、請進來”學習交流,多渠道深挖整改堵點難點痛點問題,通過集中培訓輪訓和片區指導交流等方式,提升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效能水平。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90 | 十五、實施政務服務技能提升行動 |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完善政務服務常態化調度機制,建立健全區級部門指導責任清單機制,開展政務服務“走基層、轉作風”活動,推進創建基層政務服務示范窗口、示范單位。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91 | 健全政務服務工作錯情提醒約束機制。加強政務服務窗口工作效能監管和結果運用,完善獎懲激勵措施。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92 | 十六、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 設置“12345”舉報投訴標志標識牌,健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聯動機制,優化政務服務咨詢投訴指引和處理機制,開展政務服務滿意度抽查回訪。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公安局、區民政局、住房公積金黔江分中心,各鄉鎮街道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93 | 完善“渝快辦”平臺智能服務知識庫。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完成并持續推進 | |
94 | 堅持與“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緊密結合,強化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和區檔案館、區圖書館政務公開專區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其查閱、咨詢等服務質效。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區文化旅游委、區檔案館,各鄉鎮街道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95 | 深化“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成效,建立健全對群眾投訴問題的辦理程序和督辦機制,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疑難復雜問題兜底服務。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 | 2022年12月前 | |
96 | 用好“好差評”制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三個全覆蓋”,以及“好差評”聯動反饋、“差評”核實整改和整改回訪“三個100%”,及時發現并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中的痛點堵點。 | 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97 | 十七、對標先進積極探索創新舉措 | 對標潼南區,探索行政許可案卷評查,通過“以評促改”“以評促優”,規范行政許可行為。 | 區司法局 | 各鄉鎮街道、區行政服務中心 | 持續推進 |
98 | 對標涪陵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銅梁區,依托“渝快辦”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探索智能導辦、智能審批、“不見面審批”等智慧政務應用。 | 區級有關部門 | 各鄉鎮街道 | 持續推進 | |
99 | 對標永川區,兩江新區管委會,探索分層級、分行業梳理政策“干貨”,設立惠企政策集中辦理窗口,推動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穩崗擴崗等惠企政策一窗申報、快速兌現。 | 區財政局、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人力社保局、黔江區稅務局,區級有關部門 | 2022年12月前 | |
100 | 對標綦江區、銅梁區,探索推進投資和建設項目承諾制信任審批。 | 區發展改革委、區住房城鄉建委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01 | 對標沙坪壩區,探索推動人才服務一件事。 | 區人力社保局 | —— | 持續推進 | |
102 | 對標榮昌區,探索推動證照并聯注銷一件事。 | 區市場監管局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03 | 對標南岸區、北碚區、江津區、永川區、銅梁區、云陽縣,學習“無證明城市”試點先進做法,推動證明“免提交”。 | 區司法局 | —— | 持續推進 | |
104 | 對標江北區、北碚區、江津區、綦江區等有關區縣,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管委會,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實綜合窗口人員隊伍,推行“行政辦事員(政務服務綜合窗口辦事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實行“持證上崗”,推進窗口人員職業化發展。 | 區人力社保局、區行政服務中心 | 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
105 | 十八、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 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注重研究解決政務服務重點難點問題,做到該辦的事不拖、能辦的事不等、難辦的事不放、合辦的事不推,從“小切口”解決“大問題”。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 | 持續推進 |
106 | 十八、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 建好分級督導考核機制,圍繞鄉鎮街道和區級部門政務服務工作的重點難點,探索建立分級考核制度,暢通問題收集和反饋渠道,建立問題反饋“馬上就辦”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務服務監督考核的導向作用。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 | 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持續推進 |
107 | 十九、加強政務服務宣傳引導 | 及時發布解讀政務服務政策舉措,認真梳理總結政務服務工作成效和經驗做法,充分運用上黨報、上???、上電視、上公交、上新媒體和進公共場所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解讀“渝快辦”政務服務工作的部署和推進情況,擴大企業和群眾對“渝快辦”平臺的知曉面,提高利用率。 | 區政府辦公室、區行政服務中心、各鄉鎮街道、區級有關部門 | —— | 持續推進 |